在中国经济版图上,浙江一直是话题性的存在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镇企业,浙商“三分天下有其二”。然而,由于早期的民营经济、县域经济分布散、规模小、规划滞后,浙江经济在转型中步入阵痛期。
特色小镇之于浙江的意义在于打破空间资源发展瓶颈。对济南、山东来说,特色小镇建设又会有怎样的意义?我们从浙江的经验中能学到什么呢?
“逼出来”的特色小镇战略
“块状经济”早已让浙江如鲠在喉。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压下,浙江寄望于通过特色小镇的打造,将层次低、结构散、创新弱的产业,重塑为集聚、创新、升级的新产业。杭州作为省会城市,必须领跑,也只能领跑。
浙江特色小镇战略始于2014年10月。2015年7月,杭州启动首批市级特色小镇申报工作。杭州出台的《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》提出,要按照“成熟一个认定一个”的原则,原则上3年完成30亿元投资,培育各级特色小镇100个。目前从成果上来看,浙江的特色小镇战略是成功的。2016年10月,住建部公布了全国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,浙江以8个名额居首。
在某种程度上,济南眼下的形势与当年的杭州有类似之处。今年6月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,山东首次提出要“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”,在向济南释放重大红利的同时,也对济南提出了更高的期许。济南在这场变革中必须领跑。孕育澎湃动能的特色小镇,将成为济南弯道超车和变道换向的机会。
特色小镇的关键在“特色”
特色小镇不同于传统行政意义上的城镇,更应该被看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载体。特色小镇成功的关键是找准特色产业。浙江的经验是,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,依托最有基础、最有特色、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,即便主攻同一产业,也要遵循差异定位、细分领域的原则凸显出差异性来。
特色小镇最大的竞争力是什么呢?就是用市场化的方式,将特定产业需要的资源聚集起来,在一个低成本的状态中形成产业集聚和发展特色,形成一定的规模。这是一个极具创意的城镇化发展新模式。
坚持特色是一个“宽严相济”的过程。我们在浙江的实践中看到,为了保证小镇“特色”不会湮没、(损在繁杂的行政审批和管理中,浙江出台了“部门、专人联系制度”,保证每个特色小镇都在相应领域有专人对应;浙江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为先行先试提供了十分宽容的环境。
发展特色的关键在“契合”
浙江的实践告诉我们,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与其要素资源禀赋是否契合是一个关键因素。特色小镇的本质是创新,打造特色不一定非要基于小镇现有的资源,甚至小镇规划也不一定非要一步到位,可以预留一定调整空间出来。市场是创造出来的,有时造势比顺势更重要。
杭州与济南的资源禀赋有相似之处。两座城市都是沿海大省省会、副省级城市,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省会首位度都不太高。对济南来说,杭州的经验有很强的借鉴意义。当然,两市在相似以外更有诸多不同,两地产业环境也存在很大差异。这种本质的区别决定了济南的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参考杭州经验,但不能完全照搬杭州模式,必须创新走出自己的路。
2017年1月,山东省公布了首批60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,济南平阴县玫瑰小镇、济阳县崔寨智慧物流小镇、历城区西营生态旅游小镇、长清区马山慢城小镇上榜。四个特色小镇中,一个是物流业态,三个是旅游业态。2017年5月,住建部启动了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推荐工作,要求需满足的6项条件中,特色和产业排在前两位。当前,济南正按照“453”工作体系扬鞭奋进。6月下旬,章丘区金融小镇已签约启动。我们有理由期待,合乎济南禀赋的特色小镇建设未来会释放出更多发展利好。
编辑:
相关热词搜索:
上一篇:2017上半年赴欧洲游出发口岸城市排行 西安进入全国前十名 下一篇:西安落选热门旅游城市50强 这大概是被黑的最狠的一次